2023-03-27 07:37:02 | 中职学校招生网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此套教材也成为我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实施情况如何?作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东样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关注。
消除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一代孩子们心中,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受怎样?有47.77%认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42.01%认为“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4.91%认为“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热情”,16.36%认为“家长怕影响课业不支持”……2016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1.3万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摸底”,调查结果并不乐观。中职学校招生网
尽管不少地方和学校也有开展诵读经典、校本课程、非遗文化展等,但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问题仍然凸显。“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内容重点是什么、科学性如何把握、师资如何配置与培训,还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形式等。”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散乱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不系统、无组织,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热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教学内容随意化,呈现“散点碎片”形态;知识化就是把浸润教育变成了知识灌输,知识量有余而入脑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正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遗产。山东理应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发展瓶颈。“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寻求更适宜的途径,让孩子心灵里蓄积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只有通过生命感悟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体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指出。
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发出《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确定了88所实验学校。数字国学体验馆、中华诗书画融合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情境互动……一系列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先行先试。
生欢喜心,增加亲近感
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二年级)》第一课,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读精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释义。
最后是“切己体察”,古人所说的“道”,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
“关于学派选择,我们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张志勇表示,课程内容坚持以原典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书五经为主。“我们的课程教材不要离开原典的‘二手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不会作为主要内容出现。”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经典相对晦涩,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开始研读,会不会难度太大,甚至造成厌学?一些课程会不会与现有语文、历史等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教学?
针对难度问题,课程教材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来化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均不一样。在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生欢喜心,增亲近感”,熏染培养传统礼仪规范;在初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张志勇强调,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其他学科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传统文化课程旨在端正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按照课时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学校一二年级各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这都在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总课时中进行安排,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张志勇说。
教材和课程只是一个引子
有底气开创“全国第一”,山东已经做了10年的准备。早在2008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9年起,山东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了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纳入地方必修课程管理。“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审定通过了60余类地方选修课程,其中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占比逾六成。”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些年来,山东教育主管部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山东过去10年来的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志勇介绍,为了储备师资,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支持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已培训教师3万人次。
4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山东枣庄十五中七年级学生陈晓雅意犹未尽地说:“我喜欢情景再现式的学习方法,我和同学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性情,又培养了品德。我认为,死记硬背学不好传统文化,关键要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生黄家和补充道。
据悉,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枣庄十五中专门配置了3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5名兼职教师和活动辅导员,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实施。”邓淇介绍。
“国民教育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终身。”在张志勇看来,教材和课程只是个“引子”,学校和家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诵、暮读等,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山东2019投档情况统计表本科批次首次志愿(文学编导) 权威数据!2018年高考第三次新闻发布会召开通报山东高考录取情况 职校招生网讯2018年8月14日下午5点,山东省教育厅举行2018年高考第三次新闻发布会,通报今年我省高考总体录取情况。 招生基本情况 2018年山东省参加高考编排考场人数共计623948人,其中春季高考7
山东引进意籍教练探索适合本省校园足球发展的道路 职校招生网讯5月25日下午,中意校园足球签约仪式在济南第七中学成功举办,代表着山东校园足球正式引进意大利籍教练。今年暑假,来自意大利的足球教练将走进山东7个足球训练营,开展足球训练课程。 据山东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王霄凌介绍,为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山东省教育对外交流工作,更好
山东省2019年文理类本科首次志愿投出考生205343人近期可查录取去向 职校招生网讯按照我省2019年普通高校招生录取工作安排,7月15日艺术类本科A段、体育类本科首次志愿投档,7月18日文理类本科普通批、春季高考本科首次志愿投档。 艺术类本科A段首次志愿共投出考生33815人,其中,艺术文27085人,艺术理6730人;体育类本科首次志愿共投出考生4099人。 文理类本科首次
2018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年会举行 5月18日,2018山东教育政务新媒体联盟年度盛会在济南举行。省委教育工委副书记,山东省教育厅副厅长、党组副书记黄琦出席并讲话,山东教育电视台台长、党委书记邢顺峰,山东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办公室负责人出席并为受到表扬的先进单位颁奖。 黄琦对联盟成立一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强调,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媒体格局和传播方式发生了深刻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
山东2018年体育专业测试启动15653人报考 职校招生网讯山东省2018年普通高校体育专业测试于4月8日正式启动。测试时间为4月9日至20日,测试地点在山东师范大学体育场、馆。 据悉,山东省今年共有15653人报考体育专业。体育测试工作分三个批次进行:第一批:4月9日-12日青岛、淄博、东营、聊城、威海市考生(4月8日考生报到);第二批:4月13日-16日枣庄、济宁、临沂、
山东10所高校上榜!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报告发布 职校招生网讯世界一流大学与一流学科建设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学术论文作为科学研究重要外显载体,是衡量学术成就的重要指标,国内外重要的大学排行榜都将其视为一个重要的考察维度。5月16日,由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人才发展专业委员会、中国教育网、职校招生网、学术桥联合发布了《2017年中国高校国际学术影响力报告》(见附件)。 《报告》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9-09 19:57:37
2023-11-21 08:39:50
2023-09-29 23:54:43
2023-09-18 05:02:57
2023-10-16 02:08:34
2024-04-07 16: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