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职学校 > 正文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2023-03-10 19:50:02 | 中职学校招生网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 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动力的人才力量,是培养“高精尖缺”高层次人才的后备骨干人才资源,代表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未来和希望。在当前全省新旧动能转换全面起势、“双招双引”持续升温之际,做好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的引进、招收、培养等工作,对于适应人才竞争新形势、抢占人才竞争制高点、助推山东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体制机制,打造青年人才引育用结合的“制度特区”

  山东是全国最早开展博士后工作的省份之一,早在1988年就在山东大学、青岛海洋大学(现中国海洋大学)、中科院海洋所等单位设立了第一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998年在海尔集团、海信集团等单位设立了第一批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多年来,山东把博士后制度作为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抓手,坚持以制度创新引领博士后事业全面发展,加强制度设计,创新体制机制,打造了支撑博士后事业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省政府办公厅出台《关于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的实施意见》,在改革完善管理制度、提高培养质量、支持创新创业等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在户籍管理、职称评定、人员编制等多方面打破限制,走在了全国前列;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财政厅出台《山东省博士后资助项目及经费管理办法》,增加了对博士后研究人员的资助项目种类,扩大了资助范围,提高了资助力度,构建起更加完善的博士后创新创业资助体系。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先后出台了《山东省博士后管理工作暂行办法》《山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管理办法》等政策规定,创新博士后载体平台建设,提升博士后管理科学化水平,为推动全省博士后事业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牵头组建了由发改、教育、科技、公安、财政等省直部门和有关博士后设站单位组成的山东省博士后管理委员会,负责协调解决全省博士后管理服务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进一步理顺了博士后管理服务体制。

  加大投入力度,构建科学完善的博士后创新创业资助体系

  博士后制度是建设人才强国的重要内容,肩负着为国选才育才的重要使命。近年来,我省积极争取国家博士后经费资助,不断加大本省经费投入力度,扩大经费覆盖范围,逐渐构建起了更科学完善、结构合理的博士后创新创业资助体系。近5年来,积极争取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香江学者计划”、“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项目落户山东,累计2700余名博士后获得国家各类资助总金额达2.3亿元,位居全国前列。2006年,省财政设立博士后创新项目专项资金,2013年,增加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专项补助经费,致力于为优秀博士后提供科研“种子基金”开展博士后研究工作。2018年,我省对博士后的资助项目又进一步扩展为“省博士后创新项目”“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计划”“省企业博士(后)集聚计划”“省博士后设站招收补贴”“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等5个子项,博士后经费投入总规模达到1500万元/年,项目设置更加科学合理。至2018年底,省财政共向博士后事业累计投入专项经费8600万元。同时,各地政府和博士后设站单位也进一步加大对博士后工作的投入,已累计投入各类博士后经费约30亿元。

  强化平台支撑,搭建青年人才施展才华的干事舞台

  从人才成长规律看,中青年时期是最佳成长期。博士后制度作为培养高层次创新人才的一种好方法,可以有效缩短青年科技人才学术研究的训练时间,使他们提前进入发明创造阶段。博士后站是博士后科研人员开展学术研究、进行成果转化的科研载体,是凝聚博士后聪明才智、助推博士后发明创造的重要创新平台。按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统一部署,山东省积极推进博士后站建设。截至目前,山东省共拥有博士后站459个,设站数量居全国第三位,其中,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37个,分布在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等19所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涵盖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12个学科门类的7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22个,实现了山东省16个市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全覆盖,基本涵盖了全省能源、环境、机械、电子、化工、医疗卫生、制药等行业中的重点企事业单位、高新技术开发区和科研院所;具备独立招收博士后资格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0个。同时,自主打造博士后创新平台,设立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80个。2019年,在青岛市城阳区设立首家“省级博士后创新成果转化基地”,并开展支持博士后创业工作试点。依托博士后站,山东积极培养、引进高层次青年创新人才,博士后招收人数稳步增长,培养质量日益提高,成果转化提质增效,博士后队伍已经成为我省经济文化强省建设的重要生力军。2016年,我省当年博士后招收数量首次突破1000人,达到1300人;2017年、2018年均超过1000人。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过万人。据不完全统计,我省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1人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3人成为“长江学者”,7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6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8人享受国务院颁发政府特殊津贴,423人获得“863”、“973”首席专家、泰山学者等其他国家或省部级荣誉称号。

  服务发展大局,引领、支撑、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

  博士后研究人员年龄大多在28-35岁,是人一生中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进取心最强的时候,处于创新创业的“黄金时期”。多年来,我省广大博士后青年创新人才聚焦全省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需求,积极投身科学研究事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坚持奋战在科技创新、产品开发和成果转化一线,勇攀科学技术高峰,取得了一大批具有较高水平的科技成果,为提高我省自主创新能力、增强综合竞争力,为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截止目前,我省培养的博士后研究人员中,荣获国家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学技术进步奖等省部级以上奖励1603项;在站博士后主持或参与的省部级以科研项目2519项,已授权专利1653项。特别是不断提高产学研结合水平,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显著,培育了一大批支柱产业。截止目前,我省博士后事业共取得直接经济效益73.89亿元。比如中国海洋大学的博士后马小航同志,带领团队先后推出了3代智能电视产品,研究开发的“Android智能电视操作系统”,为海信集团新增产值15亿元,新增利税4.1亿。再比如胜利石油管理局博士后王建伟同志,带领勘探项目组,实现成功探井50余口,累计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290万吨,为油田持续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高等教育还存在优质资源短缺、结构不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为此,刘家义书记要求尽快制定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全面提升发展水平,龚正省长对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建设路径。

  去年5月,省教育厅成立专门工作组,启动了《意见》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和我省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文件,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实地调研,书面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相关市政府和全省高校的意见建议,先后召开了10余次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对《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去年12月,送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外办等部门会签,达成一致意见,并按程序送省司法厅合法性审查。今年3月1日、3月18日,《意见》分别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省委常委会会议要求,我厅对《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印发稿。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八大部分、20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强省建设,明确了推进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二)着力推进一流建设。《意见》提出了“五个一流”的建设目标,一是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大学;二是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学科;三是深入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计划等项目,建立专业认证奖励制度,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四是启动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课程资源;五是全面落实国家、省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打造高校人才聚集高地,引进和培养一批一流人才。

  (三)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加强高等教育宏观统筹,从两个层面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一是调整教育类型结构,做大做强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二是优化高校和学科专业布局,逐步建立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和学科专业体系。

  (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抓好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政企研协同育人,培养大批卓越人才;三是严格学习过程管理,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业指导,强化学风建设,严把毕业出口关。

  (五)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设举措,一是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设立一批竞争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技术研发项目,支持高校开展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究。

  (六)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从三个方面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二是实施教学名师和团队“双千”计划,强化名师引领作用;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大力破除“五唯”,强化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一是扩大开放办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高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与国内交流与合作,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改善内部治理,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八)强化领导和保障。一是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办学方向;二是加大竞争性项目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拓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开展收费改革试点,完善高质量发展经费保障;三是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意见》的创新点

  (一)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目标、新举措。一是加大对驻鲁部属高校的支持力度,创建2—3所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山东发展。二是实施“双十”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职,冲击国内一流。三是启动学科“筑峰计划”,强化建设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或全国A类学科。

  (二)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作出系统设计。一是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三是实施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四是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建立校政企研协同育人体系。五是深入实施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出了“补短”举措。一是加强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报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二是支持省属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为我省培养更多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是积极引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级大院大所与省属高校联合设立研究生院。

  (四)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一是建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实施本科专业导向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专业分类拨款的依据。

  (五)在深化大学内部治理改革方面作出了新部署。一是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行政级别,由学校自主面向校内外公开选聘二级学院院长。二是推进高校实施职员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职级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三是建立省属高校管理人员赴部属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制度。

  四、《意见》的主要特点中职学校招生网

  《意见》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改革要求,又吸收和借鉴了兄弟省份改革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省实际,着力体现山东特色。

  (一)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意见》对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意见,主动衔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意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意见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树立系统性、整体性思想,确保改革环环相扣。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围绕找准制约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实地调研,先后召开了10余次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对《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对收集到的200余条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地吸收借鉴。

  (三)坚持改革创新,狠抓落实。改革过程中不固守既有政策,不拘泥现状形式,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大胆探索,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破解遇到的难题,推进政策、体制、模式等方面创新。根据《意见》的任务分工,同步列出了任务分解表,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加强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内容来自山东省教育厅)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中职学校招生网:www.82h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确定一流建设目标”相关推荐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定了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定了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15 03:24:11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13 23:14:07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200人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200人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13 17:59:08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270人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270人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22 13:28:13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喜报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喜报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11 19:33:54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促两地交流合作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促两地交流合作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15 06:09:24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收获满满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收获满满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26 06:38:18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高考季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高考季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17 10:2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