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职学校 > 正文

山东建筑大学招生访谈实录:计划招收6710人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2023-03-16 12:40:32 | 中职学校招生网

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招生访谈实录:计划招收6710人 新增校企合作专业

  职校招生网讯 山东建筑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今年,学校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6710人;新增英语翻译与本地化方向)校企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建筑学等专业增加文史类招生,法学专业增加理工类招生;地方农村专项支持计划由去年40人增加到70人,本科批,共9个招生专业。

  随着报考季到来,就家长及考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职校招生网专访了山东建筑大学招生办副主任李婵。

  主持人:在节目的一开始呢,能否给广大考生和家长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大致情况?

  学校:山东建筑大学位于济南市临港开发区,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土木建筑为特色,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省属高校,是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服务国家特殊需求“绿色建筑技术及其理论”博士人才培养高校、山东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首批立项建设单位,是山东省人民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高校。

  2016年,建筑学学科入选省一流学科;土木工程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城乡规划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入选省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学校6个土木建筑类专业全部通过国家专业教育评估或复评,建筑学、土木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环境设计专业被批准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城乡规划、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工程管理、给排水科学与工程、工程造价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工业设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法学专业被评为省级品牌特色专业,学校土建类专业建设水平居于全国高校先进行列。

  主持人:请您简单介绍下贵校2018年招生计划如何安排?

  学校:2018年学校面向全国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6710人(本科6310人,专科400人)。面向山东省招收本科5216人、专科400人。其中普通本科文理类4126人,本科艺术类350人(含中外合作办学项目100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260人,校企合作办学项目210人,农村地方专项计划70人,济南走读生200人(文史类40人,理工类160人)。面向29个外省(市、自治区)招收本科1094人(文史类254人,理工类840人)。考生填报志愿时,以生源所在地省级招生机构正式公布计划为准。

  主持人:与往年比,今年招生有什么变化?

  学校:1.新增校企合作招生专业:经山东省教育厅批准,新增英语(翻译与本地化方向)校企合作办学本科专业。我校现共有三个专业方向招收校企合作办学本科计划,文理兼招。其中英语(跨境电商方向),计划招生60人;英语(翻译与本地化方向),计划招生50人;会计学为(金融外包方向),计划招生100人。

  2.建筑学等专业增加文史类招生,法学专业增加理工类招生: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景观规划方向)、地理信息科学等原理工类专业增加文史类招生,原文史类法学专业增加理工类招生计划。建筑学、城乡规划、风景园林专业要求有美术基础,入学后不再加试美术,考生收到录取通知书后,可自行参加美术学习和培训。

  3.录取原则改变:普通文理类取消原来的专业级差,执行“分数优先,遵循志愿”的录取原则;艺术类专业首次实行平行志愿报考,执行综合分分数优先录取原则。

  4.增加地方农村专项支持计划:地方农村专项支持计划由去年40人增加到70人,本科批,共9个招生专业,均为我校优势专业,面向我省53个县(市、区)实行招生。

  主持人:很多考生对入学后对能否转专业比较关注,请问咱们学校的学生入校之后是否可以调整专业?如果可以,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学校:1.考生入校后,按照我校有关规定,在学有余力的情况下,可以在第二学期开始申请修读双专业、双学位(辅修专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个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毕业时可以获得主修毕业证书和辅修专业证书以及两个学位证书(修读的两个专业授予同一类别学位的只有主修专业学位证书)

  2.按学校规定,考生入校学习一年后,成绩排名专业前50%的学生可填写转专业志愿申请, 10%的学生有机会重新选择专业(特殊招生形式录取的学生除外)。

  主持人:就业情况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可否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就业情况?

  学校:学校一贯高度重视学生就业工作,毕业生受到社会广泛认可,就业率连续多年保持在较高水平,名列山东高校前茅。毕业生就业质量稳步提升,每年到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的保持在20%左右,到济南青岛就业的50%左右,到北上广就业的10%左右;

  主持人:在“新高考”背景下,学生的生涯规划变得至关重要。选专业和孩子的未来发展密切相关,那么,在专业的选择方面,您有哪些意见和建议?

  学校:选择专业不仅需要从个人兴趣、个人能力出发、而且要考虑专业本身的发展,比如专业的课程内容、就业前景等等。所以,考生们要多方位地了解专业信息才是。

  主持人: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全面启动,志愿填报由“学校+专业”改为“专业(类)+学校”形式,实行一档多投、多次选择的投档模式。面临多重选择,您多年在招生一线工作,那对今年新高一的学生 ,您有什么意见和建议呢?

  学校:对于第一届“吃螃蟹”的新高一学生和家长来说,确实有点一头雾水,不知道该如何去选。如果孩子有特长,最为理想的办法还是根据特质、特长来选择,这也是改革的初衷,只有最适合孩子的科目,乃至未来的专业和职业,才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

  我校在六科中,选择物理可报考的专业(方向)数最多,高达55门,占比为98.2%;选政治可报考的专业(方向)数最少,可报考15门,占比为26.8%。

  总之,建议家长和同学们还是要提早动手,确定好符合自身特长和高校大概率选考科目更为保险

新生在家就能办报道手续?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职校招生网讯 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据悉,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交院今年开启智能迎新模式,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智能迎新系统,实现学生通过手机端扫码方式在家中即可完成大半报道流程。中职学校招生网

  智慧校园!借助APP六成学生实现网上报道

  在以往,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新生和家长兴奋的同时也要办理入学报道,各种繁杂登记等手续,在9月的艳阳天里汗流浃背。而在山东交通学院,今年这一切要跟大部分新生说拜拜了。7日上午,在山东交通学院体育馆内,我们发现报名的学生不像往年一样拥堵。"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来么?"该校学生处负责人刘建军打开自己的手机APP系统,系统页面上清晰显示着一组数字"实际报道4319人,报道率百分之55.39",这意味着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报道完毕,原来借助这个智能系统,大部分学生在家里已经完成了大半报道手续。

  据介绍,为了更好的迎接2018级新生的到来,助力他们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今年交通学院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智能迎新系统,在学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页专门关于这系统的介绍,学生扫二维码安装后,通过任务式进行注册登录,在假期里就可以通过手机端完成学费缴纳、安全教育、心理评测、宿舍用品预订等手续。报道时,工作人员只需扫描新生的二维码即可完成各项报道流程,大大简化了报道手续、提高了迎新效率。

  暖心一刻!开学第一课校长与学生共进午餐

  中午,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松岩走进了食堂,和新生共进大学生活的第一顿午餐。

  “同学们,祝你们生日快乐。”陈校长的一句话感动了在场的不少学生。原来,包括信息专业王渝,法学院王艺文,外国语学院林语嫣在内的七名新生今天同天生日,报道时学生处的工作人员专门留意了这个信息,特意给他们买了蛋糕,集体为他们过生日。“真的是个惊喜,在家里都没怎么过过生日,上大学了竟然还能过生日。”来自高密的学生王渝说,自己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向他们述说这一喜悦,接下几年,自己一定会好好学习,回馈学校。

  “进了交院门,便是交院人。从今天开始,我们有了共同的一个家。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期间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从各个层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希望大家在大学毕业时,满怀信心踏入社会生活,能像一代代交院校友一样,持续关注、支持学校的发展!”陈松岩谆谆教诲。

  此外,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也设立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圆梦大学;后勤管理处延长餐厅营业时间,为新生及家长提供放心的饮食服务,维护良好的公寓秩序,营造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确保到校新生及时入住;校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校内设置多处迎新咨询服务点、家长休息区和行李寄存处,挂着微笑的志愿者,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为新生排忧解难。“把孩子交给交院我非常放心,孩子们在这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工程机械学院新生家长桑先生代表家长们感恩学校做的一切。

  (职校招生网李舒啸 崔荣强 通讯员/郭忠利 张腾飞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中职学校招生网:www.82h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山东建筑大学招生访谈实录:计划招收6710人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相关推荐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新生在家就能办报道手续?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职校招生网讯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据悉,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交院今年开启智能迎新模式,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

2023-05-12 08:43:53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大家”云集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大家”云集

新生在家就能办报道手续?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职校招生网讯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据悉,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交院今年开启智能迎新模式,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

2023-03-14 01:59:12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山东省博士后招收数量突破10000人 职校招生网讯7月4日12:30,完成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力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进站审批手续后,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石油工程专业博士毕业生严侠成为山东省第10000位博士后研究人员。截至目前,全省在站博士后研究人员4290人,累计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达到10157人。 博士后,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活力的人才群体,是全社会最具创新能力、创业潜力和发展

2023-03-20 20:53:59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权威数据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权威数据

新生在家就能办报道手续?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职校招生网讯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据悉,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交院今年开启智能迎新模式,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

2023-03-22 02:46:54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准备就绪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准备就绪

新生在家就能办报道手续?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职校招生网讯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据悉,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交院今年开启智能迎新模式,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

2023-03-19 01:30:58
山东建筑大学招生访谈实录:计划招收6710人 山东交通学院招生访谈:计划招生6460人
山东建筑大学招生访谈实录:计划招收6710人 山东交通学院招生访谈:计划招生6460人

山东建筑大学2018年招生访谈实录:计划招收6710人新增校企合作专业 职校招生网讯山东建筑大学作为一所以工为主,以土木建筑学科为特色,工理管文法农艺多学科交叉渗透、协调发展的多科性大学。今年,学校计划面向全国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6710人;新增英语(翻译与本地化方向)校企合作办学本科专业;建筑学等专业增加文史类招生,法学专业增加理工类招生;地方农村专项支持计划由去年40人增加到

2023-03-26 18:24:53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通报山东高考录取情况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通报山东高考录取情况

新生在家就能办报道手续?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职校招生网讯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据悉,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交院今年开启智能迎新模式,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

2023-03-26 12:57:20
今年山东省招收定向培养士官2529人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今年山东省招收定向培养士官2529人 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直招士官政策来了!今年山东省招收定向培养士官2529人! 职校招生网讯日前,山东省招考院下发了《关于做好2018年招收定向培养士官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根据《通知》,今年山东省为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招收定向培养士官2529人(含女生32人)。 报考条件 报考定向培养士官的考生须为参加2018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统一考试的普通高中毕业生,文化课统考成绩不低于240分,年龄不超

2023-03-14 13: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