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7 16:00:52 | 中职学校招生网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此套教材也成为我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实施情况如何?作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东样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关注。
消除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一代孩子们心中,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受怎样?有47.77%认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42.01%认为“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4.91%认为“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热情”,16.36%认为“家长怕影响课业不支持”……2016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1.3万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摸底”,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尽管不少地方和学校也有开展诵读经典、校本课程、非遗文化展等,但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问题仍然凸显。“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内容重点是什么、科学性如何把握、师资如何配置与培训,还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形式等。”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散乱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不系统、无组织,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热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教学内容随意化,呈现“散点碎片”形态;知识化就是把浸润教育变成了知识灌输,知识量有余而入脑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正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遗产。山东理应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发展瓶颈。“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寻求更适宜的途径,让孩子心灵里蓄积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只有通过生命感悟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体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指出。
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发出《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确定了88所实验学校。数字国学体验馆、中华诗书画融合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情境互动……一系列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先行先试。
生欢喜心,增加亲近感
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二年级)》第一课,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读精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释义。
最后是“切己体察”,古人所说的“道”,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
“关于学派选择,我们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张志勇表示,课程内容坚持以原典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书五经为主。“我们的课程教材不要离开原典的‘二手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不会作为主要内容出现。”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经典相对晦涩,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开始研读,会不会难度太大,甚至造成厌学?一些课程会不会与现有语文、历史等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教学?
针对难度问题,课程教材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来化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均不一样。在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生欢喜心,增亲近感”,熏染培养传统礼仪规范;在初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张志勇强调,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其他学科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传统文化课程旨在端正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按照课时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学校一二年级各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这都在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总课时中进行安排,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张志勇说。
教材和课程只是一个引子
有底气开创“全国第一”,山东已经做了10年的准备。早在2008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9年起,山东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了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纳入地方必修课程管理。“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审定通过了60余类地方选修课程,其中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占比逾六成。”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些年来,山东教育主管部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山东过去10年来的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志勇介绍,为了储备师资,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支持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已培训教师3万人次。
4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山东枣庄十五中七年级学生陈晓雅意犹未尽地说:“我喜欢情景再现式的学习方法,我和同学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性情,又培养了品德。我认为,死记硬背学不好传统文化,关键要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生黄家和补充道。
据悉,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枣庄十五中专门配置了3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5名兼职教师和活动辅导员,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实施。”邓淇介绍。
“国民教育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终身。”在张志勇看来,教材和课程只是个“引子”,学校和家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诵、暮读等,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强化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山东省教育厅将于2019年7月上旬在山东青岛举办“2019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现将有关事项公告如下:
一、论坛内容
山东省高校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旨在为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走进山东高校搭建平台,聚焦科技前沿,促进交流合作,敞开高校引才之门。
本届论坛包括全省主论坛、泰山学术论坛和高校分论坛。主论坛举行开幕式、政策宣讲和主题报告等活动;泰山学术论坛同期举办(名单附后),由部分高校邀请国内外顶尖领军人才参加;分论坛由参会高校承办,包括学校政策宣讲、分论坛报告、实地考察交流等活动。
二、时间地点
举办时间:7月5日报到
7月6日上午主论坛
7月6日下午至7日泰山学术论坛
举办地点:青岛市黄海饭店(青岛市市南区延安一路75号)
三、报名条件
在海内外知名高校或学术机构取得博士学位,具备独立开展科学研究能力,在本学科研究领域取得代表性成果,具有发展潜力,有志来山东创新创业的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
四、参会支持
(一)论坛期间参会学者的食宿、接送,由论坛组委会和邀约高校统一安排,并承担相关费用。
(二)受邀参会的青年学者根据邀请函与邀约高校商定行程安排,邀约高校负责提供交通补贴,标准为航班经济舱,高铁一等座。
五、报名流程
符合条件的青年学者请于2019年6月15日前将个人简历和相关证明材料发送至论坛组委会秘书处或意向高校电子邮箱,组委会秘书处将根据个人意向推送相关高校的人才政策。经审核符合条件的青年学者由山东省教育厅和邀约高校联合发出邀请函。
新时代、新动能、新山东,青年学者泰山国际论坛诚邀海内外优秀青年人才相约齐鲁,共聚岛城。中职学校招生网
山东省教育厅
2019年5月5日
论坛联系方式及高校人才需求 |
|||||
主论坛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报名邮箱 | 论坛网址 | |
组委会秘书处 | 姜俊凯 | 0532-85951142 | sdqntslt@163.com | www.mtfys.eol.cn | |
序号 | 分论坛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报名邮箱 | 高校人才需求 |
1 |
滨州学院 | 张志彬 | 15954310661 | bzurcb@163.com | 点击下载 |
2 | 滨州医学院 | 吴玉龙 | 15954368650;0535-6913052 | byrsc001@126.com | 点击下载 |
3 | 德州学院 | 李新民 | 0534-8982027;13791365008 | dzxyrcb@126.com | 点击下载 |
4 | 菏泽学院 | 赵杰 | 0530-5529582 | hzxyszk9582@163.com | 点击下载 |
5 | 济南大学 | 况明明 | 0531-82767182 | se_kuangmm@ujn.edu.cn | 点击下载 |
6 | 济宁学院 | 耿亮 | 0537-3196046 | jnxyrc@163.com | 点击下载 |
7 |
济宁医学院 |
王绍青 |
0537-3616101 |
jnmc_rsc@126.com |
点击下载 |
8 | 聊城大学 | 程帅 | 18953905299 | gaorenban@lcu.edu.cn | 点击下载 |
9 | 临沂大学 | 刘新昌 | 18805391765 | liuxinchang@lyu.edu.cn | 点击下载 |
10 | 鲁东大学 | 史本照 | 0535-6693585 | lddxrc@163.com | 点击下载 |
11 | 齐鲁工业大学 | 刘锋 | 0531-89631398 18353108539(微信) | rensc@qlu.edu.cn;spursc@163.com | 点击下载 |
12 | 青岛大学 | 姜俊凯 | 0532-85951142 | qdutalents@qdu.edu.cn | 点击下载 |
13 | 青岛黄海学院 | 徐桠楠 | 0532-83175166/83175876 | hhrsc@126.com | 点击下载 |
14 | 青岛科技大学 | 李磊 | 0532-88959097 | qustrc@163.com | 点击下载 |
15 | 青岛理工大学 | 董老师 韩老师 | 0532-85071082,85071322 | qdlgrc@163.com | 点击下载 |
16 | 青岛农业大学 | 刘源霞 | 0532-86080874 | rscrc@qau.edu.cn | 点击下载 |
17 | 山东财经大学 | 耿老师 | 0531-82911165 | rcbsdufe@126.com | 点击下载 |
18 | 山东工商学院 | 王云龙、韩程远 | 0535-6703272、6903682 | jiaoshizhaopin3682@126.com | 点击下载 |
19 | 山东交通学院 | 石奇英 | 0531-80683959 18396862171 | sdjtursc@163.com | 点击下载 |
20 | 山东建筑大学 | 冯兰东 | 0531-86363196 | ldfeng@sdjzu.edu.cn | 点击下载 |
21 | 山东科技大学 | 马娟 | 0532-86057131 | skdzjb@163.com | 点击下载 |
22 | 山东理工大学 | 王军辉 | 0533-2786219 | rcb@sdut.edu.cn | 点击下载 |
23 | 山东农业大学 | 杨超 | 0538-8249858 | rsc@sdau.edu.cn | 点击下载 |
24 | 山东女子学院 | 郑誉文 | 0532-86526032 | sdwuzp@163.com | 点击下载 |
25 |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 | 崔师锐 | 0531-58997106 13210588110 | zhaopin@sdyu.edu.cnrsk@sdyu.edu.cn | 点击下载 |
26 | 山东师范大学 | 刘老师 | 0531-86180217 | rencaiban@sdnu.edu.cn | 点击下载 |
27 | 山东体育学院 | 朱鹏艳 | 0531-89655042,15253156377 | 401831802@qq.com | 点击下载 |
28 | 山东中医药大学 | 徐云峰 | 0531-89628050,0531-89628731 | rsc8050@163.com | 点击下载 |
29 | 泰山学院 | 姜菲菲 | 0538-6715058 | tsxygkzp@163.com | 点击下载 |
30 |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 | 何文 | 0538-6229961 | whe@tsmc.edu.cn | 点击下载 |
31 | 潍坊学院 | 李海廷 | 0536-8785580 | wfurck@wfu.edu.cn | 点击下载 |
32 | 潍坊医学院 | 黄爱文 | 0536-8462577 | rcgz@wfmc.edu.cn | 点击下载 |
33 | 烟台大学 | 赵畅 | 0535-6902431 | ytursc@163.com | 点击下载 |
34 | 枣庄学院 | 王可安 | 0632-3785936 | wmaxture@126.com | 点击下载 |
35 | 烟台南山学院 | 梁玉冰 | 15054522660 | lingyubing@nanshan.edu.cn | 点击下载 |
36 | 齐鲁理工学院 | 单成娟 | 0531-85592568 | down168@126.com | 点击下载 |
37 | 齐鲁医药学院 | 孙新红 | 0533-2829067 | yxyrsc@163.com | 点击下载 |
38 | 青岛恒星科技学院 | 黄岩 | 18953299698 | 279399969@qq.com | 点击下载 |
38 | 山东协和学院 | 钱秋苓 | 13665412429 | xiehehr@126.com | 点击下载 |
40 | 山东政法学院 | 王音音 | 0531-88599855 | wangyy@sdupsl.edu.cn | 点击下载 |
41 | 曲阜师范大学 | 点击下载 |
2023-09-09 19:57:37
2023-11-21 08:39:50
2023-09-29 23:54:43
2023-09-18 05:02:57
2023-10-16 02:08:34
2024-04-07 16: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