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8 06:41:20 | 中职学校招生网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此套教材也成为我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实施情况如何?作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东样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关注。
消除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一代孩子们心中,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受怎样?有47.77%认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42.01%认为“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4.91%认为“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热情”,16.36%认为“家长怕影响课业不支持”……2016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1.3万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摸底”,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尽管不少地方和学校也有开展诵读经典、校本课程、非遗文化展等,但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问题仍然凸显。“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内容重点是什么、科学性如何把握、师资如何配置与培训,还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形式等。”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散乱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不系统、无组织,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热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教学内容随意化,呈现“散点碎片”形态;知识化就是把浸润教育变成了知识灌输,知识量有余而入脑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正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遗产。山东理应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发展瓶颈。“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寻求更适宜的途径,让孩子心灵里蓄积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只有通过生命感悟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体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指出。
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发出《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确定了88所实验学校。数字国学体验馆、中华诗书画融合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情境互动……一系列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先行先试。
生欢喜心,增加亲近感
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二年级)》第一课,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读精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释义。
最后是“切己体察”,古人所说的“道”,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
“关于学派选择,我们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张志勇表示,课程内容坚持以原典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书五经为主。“我们的课程教材不要离开原典的‘二手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不会作为主要内容出现。”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经典相对晦涩,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开始研读,会不会难度太大,甚至造成厌学?一些课程会不会与现有语文、历史等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教学?
针对难度问题,课程教材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来化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均不一样。在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生欢喜心,增亲近感”,熏染培养传统礼仪规范;在初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张志勇强调,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其他学科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传统文化课程旨在端正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按照课时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学校一二年级各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这都在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总课时中进行安排,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张志勇说。
教材和课程只是一个引子
有底气开创“全国第一”,山东已经做了10年的准备。早在2008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9年起,山东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了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纳入地方必修课程管理。“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审定通过了60余类地方选修课程,其中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占比逾六成。”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些年来,山东教育主管部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山东过去10年来的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志勇介绍,为了储备师资,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支持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已培训教师3万人次。
4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山东枣庄十五中七年级学生陈晓雅意犹未尽地说:“我喜欢情景再现式的学习方法,我和同学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性情,又培养了品德。我认为,死记硬背学不好传统文化,关键要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生黄家和补充道。
据悉,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枣庄十五中专门配置了3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5名兼职教师和活动辅导员,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实施。”邓淇介绍。
“国民教育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终身。”在张志勇看来,教材和课程只是个“引子”,学校和家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诵、暮读等,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职校招生网讯 山东交通学院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交通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省属高校。今年,该校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计划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6460人,新增5个本科专业及2个专科专业,录取规则也有新变化。
随着报考季到来,就家长及考生关注的热点问题,职校招生网专访了山东交通大学招生办公室王大生老师。
主持人:请简要介绍一下学校基本情况。
学校:山东交通学院始建于1956年,2000年由交通部划转山东省,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的管理体制,是一所以工科为主,以交通为特色,多学科交叉融合的省属高校,是教育部应用技术大学改革试点战略研究单位,是山东省高等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立项建设单位,是“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坚持“立足山东、服务交通”,以路、海、空、轨交通特色为主,致力于培养交通事业一线有成长力的工程师和管理者。
学校分4个校区办学,为济南的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东校区和威海校区。学校设有17个二级学院,开设59个本科专业,2个工程硕士研究领域,其中,道路与铁道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载运工具运用工程、桥梁与隧道工程4个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为省级特色重点学科,交通运输和土木工程2个专业为国家级特色专业,车辆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船舶与海洋工程等、土木工程、物流工程、市场营销、交通工程等7个专业为省级特色专业,轮机工程、物流工程、金融学、土木工程、交通运输等5个专业为省级高水平应用型重点建设专业(群)。
主持人:请简单介绍下贵校2018年招生计划如何安排?
学校:学校2018年面向全国31个省、市、自治区招收普通本专科学生6460人(本科5060人,专科1400人)。面向山东省招收本科3621人,其中普通文理类2649人,春季高考195人,美术类50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计划140人,校企合作办学项目520人,“3+4”贯通培养67人;招收专科1084人,其中普通文理类737人,中外合作办学项目260人,校企合作项目40人,高职(专科)综合评价47人。
主持人:与往年比,今年招生有什么变化。
学校:1、学校今年新增5个本科专业:为适应用人才市场需求,新增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为适应新旧动能转换,新增机器人工程、数据科学与大数据专业;为服务交通行业,新增飞行技术、轨道交通电气与控制专业。新增2个专科专业:为服务交通,适应市场需求新增空中乘务、游艇设计与制造专业。。
2、作为山东省试点院校,学校首次开展高职(专科)综合评价招生工作,今年共计招生47人,其中航海技术12人,轮机工程技术9人,旅游管理(威海)26人。
3、录取原则改变。乘务类专业按照普通文理专业录取,取得面试合格资格考生,按照文化成绩由高到低录取;山东美术类专业按照综合分(美术类专业成绩占70%,文化成绩占30%,综合分=专业成绩*750/300*70%+文化成绩*30%)投档,学校将对进档考生按照综合分从高分到低分确定录取专业。
主持人:学校有哪些合作办学项目?
学校: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合作重点引进国外高校先进的管理理念、教学模式、优秀教师和核心课程,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学生毕业后还可以根据家庭条件和个人意愿赴俄罗斯、英国和韩国合作院校继续攻读本科或硕士。
学校与相关企业联系开展校企合作办学项目,实现校企合一、产学结合,优化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办学项目通常采取“3+1”培养模式,即前3年在山东交通学院学习专业理论课程及职业基本技能,第4年在企业进行实践锻炼。
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校企合作招生对象纳入国家统一招生计划,成绩合格,符合毕业条件的学生颁发山东交通学院普通本专科毕业证书。具体办学模式可参考我校官网“招生信息网-专业信息”中的专业介绍。
表1 校企合作项目中职学校招生网
表2 中外合作项目
主持人:很多考生对入学后对能否转专业比较关注,请问咱们学校的学生入校之后是否可以调整专业?如果可以,需要达到什么条件?
学校:1.专业调整。学校仅在每学年9月份面向二年级学生组织开展专业调整。
2.辅修双学位。根据学校相关规定,在学有余力情况下,学生于第二学期可申请辅修第二专业,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两个专业培养方案规定的学分,毕业时可以获得主修毕业证书和辅修专业证书以及两个学位证书。
主持人:就业情况是广大考生和家长比较关心的问题,可否简单介绍一下学校的就业情况?
学校:作为“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50强”典型经验高校,学校对毕业生就业始终保持高度关注,学校毕业生就业率稳定在93%以上,其中中央企业就业率稳定在15%左右,世界500强企业就业率稳定在17%左右,交通类行业就业率稳定在50%左右。
学校不断积极拓展就业市场,根据市场需求,深化企业合作,和中央企业、国企等知名企业签订各具特色的订单班,实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即有稳定的就业保障。所有订单班专业均为夏季高考专业统一招生,学生入校后,学生与企业双向选择,由企业安排时间进行具体筛选。
表3订单班相关信息
主持人:针对一些品学兼优的学生,还有一些家庭情况有困难的学生,学校有没有设立一些奖助学金,或者是其他政策?
学校:学校对品学兼优学生设有多种形式奖学金,包括政府资助的国家级、省级政府奖学金和励志奖学金等;每年有35%的学生可以获得由学校设立的校长奖学金、综合奖学金、学生帮扶奖等奖励;学校积极争取各类社会奖助学金,用于奖励在学习、社会活动等方面较为突出的学生,主要包括烟台交运奖学金、福建铁拓83奖学金、春安航海奖学金、路德奖学金、宇通奖学金、甲骨文奖学金、鸿雁志远奖学金、中通客车奖助学金、蓝海建设慈善基金会优秀学生奖金等。
对于贫困学,除了设立的奖助学金外,学校还通过采用勤工助学、困难补助、学费减免等方式保证不让学生因家庭经济困难而辍学。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中职学校招生网:www.82hao.com2023-09-09 19:57:37
2023-11-21 08:39:50
2023-09-29 23:54:43
2023-09-18 05:02:57
2023-10-16 02:08:34
2024-04-07 16: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