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3-11 14:14:06 | 中职学校招生网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此套教材也成为我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实施情况如何?作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东样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关注。
消除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一代孩子们心中,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受怎样?有47.77%认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42.01%认为“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4.91%认为“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热情”,16.36%认为“家长怕影响课业不支持”……2016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1.3万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摸底”,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尽管不少地方和学校也有开展诵读经典、校本课程、非遗文化展等,但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问题仍然凸显。“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内容重点是什么、科学性如何把握、师资如何配置与培训,还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形式等。”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散乱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不系统、无组织,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热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教学内容随意化,呈现“散点碎片”形态;知识化就是把浸润教育变成了知识灌输,知识量有余而入脑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正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遗产。山东理应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发展瓶颈。“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寻求更适宜的途径,让孩子心灵里蓄积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只有通过生命感悟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体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指出。
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发出《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确定了88所实验学校。数字国学体验馆、中华诗书画融合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情境互动……一系列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先行先试。
生欢喜心,增加亲近感
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二年级)》第一课,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读精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释义。
最后是“切己体察”,古人所说的“道”,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中职学校招生网
“关于学派选择,我们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张志勇表示,课程内容坚持以原典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书五经为主。“我们的课程教材不要离开原典的‘二手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不会作为主要内容出现。”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经典相对晦涩,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开始研读,会不会难度太大,甚至造成厌学?一些课程会不会与现有语文、历史等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教学?
针对难度问题,课程教材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来化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均不一样。在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生欢喜心,增亲近感”,熏染培养传统礼仪规范;在初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张志勇强调,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其他学科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传统文化课程旨在端正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按照课时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学校一二年级各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这都在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总课时中进行安排,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张志勇说。
教材和课程只是一个引子
有底气开创“全国第一”,山东已经做了10年的准备。早在2008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9年起,山东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了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纳入地方必修课程管理。“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审定通过了60余类地方选修课程,其中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占比逾六成。”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些年来,山东教育主管部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山东过去10年来的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志勇介绍,为了储备师资,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支持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已培训教师3万人次。
4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山东枣庄十五中七年级学生陈晓雅意犹未尽地说:“我喜欢情景再现式的学习方法,我和同学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性情,又培养了品德。我认为,死记硬背学不好传统文化,关键要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生黄家和补充道。
据悉,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枣庄十五中专门配置了3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5名兼职教师和活动辅导员,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实施。”邓淇介绍。
“国民教育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终身。”在张志勇看来,教材和课程只是个“引子”,学校和家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诵、暮读等,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职校招生网讯 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之旅。
据悉,为了给新生提供更加便捷贴心的服务,交院今年开启智能迎新模式,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智能迎新系统,实现学生通过手机端扫码方式在家中即可完成大半报道流程。
智慧校园!借助APP六成学生实现网上报道
在以往,踏入大学校园的第一天,新生和家长兴奋的同时也要办理入学报道,各种繁杂登记等手续,在9月的艳阳天里汗流浃背。而在山东交通学院,今年这一切要跟大部分新生说拜拜了。7日上午,在山东交通学院体育馆内,我们发现报名的学生不像往年一样拥堵。"大部分学生都还没来么?"该校学生处负责人刘建军打开自己的手机APP系统,系统页面上清晰显示着一组数字"实际报道4319人,报道率百分之55.39",这意味着已经有超过一半的学生已经报道完毕,原来借助这个智能系统,大部分学生在家里已经完成了大半报道手续。
据介绍,为了更好的迎接2018级新生的到来,助力他们开启人生新的篇章,今年交通学院专门研发并投入使用“微哨app”智能迎新系统,在学生收到的录取通知书里,有一页专门关于这系统的介绍,学生扫二维码安装后,通过任务式进行注册登录,在假期里就可以通过手机端完成学费缴纳、安全教育、心理评测、宿舍用品预订等手续。报道时,工作人员只需扫描新生的二维码即可完成各项报道流程,大大简化了报道手续、提高了迎新效率。
暖心一刻!开学第一课校长与学生共进午餐
中午,山东交通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陈松岩走进了食堂,和新生共进大学生活的第一顿午餐。
“同学们,祝你们生日快乐。”陈校长的一句话感动了在场的不少学生。原来,包括信息专业王渝,法学院王艺文,外国语学院林语嫣在内的七名新生今天同天生日,报道时学生处的工作人员专门留意了这个信息,特意给他们买了蛋糕,集体为他们过生日。“真的是个惊喜,在家里都没怎么过过生日,上大学了竟然还能过生日。”来自高密的学生王渝说,自己要打电话告诉爸爸妈妈,向他们述说这一喜悦,接下几年,自己一定会好好学习,回馈学校。
“进了交院门,便是交院人。从今天开始,我们有了共同的一个家。我衷心希望大家能够在大学期间多读书、多思考、多实践,科学规划自己的学业,从各个层面努力提高自己的能力和水平。更希望大家在大学毕业时,满怀信心踏入社会生活,能像一代代交院校友一样,持续关注、支持学校的发展!”陈松岩谆谆教诲。
此外,学校党委学生工作部(处)也设立绿色通道,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圆梦大学;后勤管理处延长餐厅营业时间,为新生及家长提供放心的饮食服务,维护良好的公寓秩序,营造温馨舒适的宿舍环境,确保到校新生及时入住;校团委组织青年志愿者在校内设置多处迎新咨询服务点、家长休息区和行李寄存处,挂着微笑的志愿者,忙碌地穿梭在人群中,为新生排忧解难。“把孩子交给交院我非常放心,孩子们在这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明天。”工程机械学院新生家长桑先生代表家长们感恩学校做的一切。
(职校招生网李舒啸 崔荣强 通讯员/郭忠利 张腾飞)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中职学校招生网:www.82hao.com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山东引进意籍教练探索适合本省校园足球发展的道路 职校招生网讯5月25日下午,中意校园足球签约仪式在济南第七中学成功举办,代表着山东校园足球正式引进意大利籍教练。今年暑假,来自意大利的足球教练将走进山东7个足球训练营,开展足球训练课程。 据山东省教育厅国际合作交流处副处长王霄凌介绍,为落实《关于做好新时期教育对外开放工作的实施意见》,因地制宜、有序推进山东省教育对外交流工作,更好
山东2019投档情况统计表本科批次首次志愿(文学编导) 新生在家就能办报道手续?山东交通学院开启“微哨app”智能迎新 职校招生网讯又是一年迎新时!9月7日,山东交通学院2018级本专科学生报到工作在长清校区、无影山校区和威海校区同时展开,来自全国各地的7000余名新生,带着对大学生活的美好憧憬,承载着父母的殷切期望,开启新的追梦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9-09 19:57:37
2023-11-21 08:39:50
2023-09-29 23:54:43
2023-09-18 05:02:57
2023-10-16 02:08:34
2024-04-07 16:2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