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职学校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270人

2023-03-15 17:02:25 | 中职学校招生网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此套教材也成为我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实施情况如何?作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东样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关注。

  消除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一代孩子们心中,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受怎样?有47.77%认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42.01%认为“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4.91%认为“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热情”,16.36%认为“家长怕影响课业不支持”……2016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1.3万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摸底”,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尽管不少地方和学校也有开展诵读经典、校本课程、非遗文化展等,但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问题仍然凸显。“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内容重点是什么、科学性如何把握、师资如何配置与培训,还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形式等。”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散乱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不系统、无组织,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热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教学内容随意化,呈现“散点碎片”形态;知识化就是把浸润教育变成了知识灌输,知识量有余而入脑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正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遗产。山东理应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发展瓶颈。“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寻求更适宜的途径,让孩子心灵里蓄积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只有通过生命感悟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体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指出。

  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发出《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确定了88所实验学校。数字国学体验馆、中华诗书画融合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情境互动……一系列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先行先试。

  生欢喜心,增加亲近感

  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二年级)》第一课,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读精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释义。

  最后是“切己体察”,古人所说的“道”,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

  “关于学派选择,我们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张志勇表示,课程内容坚持以原典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书五经为主。“我们的课程教材不要离开原典的‘二手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不会作为主要内容出现。”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经典相对晦涩,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开始研读,会不会难度太大,甚至造成厌学?一些课程会不会与现有语文、历史等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教学?

  针对难度问题,课程教材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来化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均不一样。在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生欢喜心,增亲近感”,熏染培养传统礼仪规范;在初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张志勇强调,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其他学科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传统文化课程旨在端正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按照课时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学校一二年级各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这都在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总课时中进行安排,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张志勇说。

  教材和课程只是一个引子

  有底气开创“全国第一”,山东已经做了10年的准备。早在2008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9年起,山东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了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纳入地方必修课程管理。“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审定通过了60余类地方选修课程,其中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占比逾六成。”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些年来,山东教育主管部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山东过去10年来的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志勇介绍,为了储备师资,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支持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已培训教师3万人次。

  4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山东枣庄十五中七年级学生陈晓雅意犹未尽地说:“我喜欢情景再现式的学习方法,我和同学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性情,又培养了品德。我认为,死记硬背学不好传统文化,关键要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生黄家和补充道。

  据悉,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枣庄十五中专门配置了3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5名兼职教师和活动辅导员,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实施。”邓淇介绍。

  “国民教育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终身。”在张志勇看来,教材和课程只是个“引子”,学校和家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诵、暮读等,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270人!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综合评价招生章程公布

  职校招生网讯 5月15日,山东师范大学公布了2019年综合评价招生章程,该校2019年面向山东省设置综合评价招生计划270人,5月16日上午9:00至5月22日下午18:00报名。

  山东师范大学2019年综合评价招生章程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和山东省教育厅有关政策规定,结合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工作实际,特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 本章程适用于2019年山东师范大学综合评价招生工作。

  第三条 学校招生工作严格执行教育部和省级招生主管部门的有关政策和规定,贯彻公平、公正、公开原则,全面考核、综合评价、择优录取。

  第四条 学校招生工作实施“阳光工程”,接受广大考生及其家长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

  第二章 学校概况

  第五条 学校名称:山东师范大学。

  第六条 学校代码:10445。

  第七条 办学类型:公办普通高等学校。

  第八条 办学层次:本科、研究生教育。

  第九条 颁发毕业证书及学位证书学校名称:山东师范大学。

  第十条 办学地点:山东省济南市长清区大学科技园大学路1号(长清湖校区);山东省济南市历下区文化东路88号(千佛山校区)。

  第三章 组织机构

  第十一条 学校成立2019年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组,负责综合评价招生工作的组织、协调与监督,并对重大事宜做出决策。

  第十二条 学校招生就业处是组织和实施招生工作的常设机构,具体负责综合评价招生日常工作。

  第十三条 学校纪委监察室对综合评价招生工作进行监督,确保招生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

  第四章 招生计划

  第十四条 学校2019年面向山东省设置综合评价招生计划270人,分专业计划如下:

  第五章 报名办法

  第十五条 报名条件:

  通过山东省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夏季高考报名,具有创新潜质、身心健康、品学兼优、专业意向明确、综合素质全面的优秀学生。高中三年参加不少于10个工作日的社区服务和1周社会实践,并完成15学分的研究性学习任务,且满足以下基本条件的可报名参加山东师范大学综合评价招生:

  第十六条

  报名时间:2019年5月16日上午9:00至5月22日下午18:00。

  第十七条 报名方式:

  凡符合报考条件的考生均须按时通过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招生报名系统(http://bm.chsi.com.cn)进行网上报名。报名前考生登陆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www.zsb.sdnu.edu.cn)查阅“2019年山东师范大学综合评价招生报名须知”,并按要求准备相关材料,办理注册报名手续。

  第六章 选拔程序

  第十八条 初选:

  报名结束后,学校组织专家对考生申请材料进行初审,按照不超过招生计划数6倍的比例,确定获得山东师范大学综合素质测试资格的考生名单,并在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公示。初选成绩不计入综合素质测试成绩。

  第十九条 综合素质测试:

  1.考核内容:学校根据综合评价招生计划,分专业考察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潜质、学科基础及综合素养。

  2.测试时间:以考生确认后准考证规定的考试时间为准。

  3.成绩查询:综合素质测试结束后,学校根据考生综合素质测试成绩,按照不超过招生计划数5倍的比例确定入围学生名单,并报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备案,考生可通过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进行成绩查询。

  第七章 录取办法

  第二十条 综合成绩合成:

  学校根据学生高考成绩、学校测试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经折合换算、按比例合成综合成绩。

  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折算成满分100分:折算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物理、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信息技术,各科目成绩按照A=100分、B=90分、C=80分折算。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各科折算成绩÷10)。

  综合成绩=高考成绩÷7.5×60%+学校测试成绩×30%+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10%。

  第二十一条 录取原则

  1.获得山东师范大学

入围资格,报考数学与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化学、物理学金融学汉语言文学英语专业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山东省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线下20分以上;报考小学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考生,高考成绩须达到山东省自主招生最低录取控制参考线线下30分以上。

  2.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按规定投档,进档考生由学校按照分数优先原则以综合成绩从高到低录取。若考生综合成绩相同,则依次按学校测试成绩、高考成绩、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排序择优录取。

  3.其他要求:

  (1)对考生弄虚作假行为按教育部令第36号严肃处理。

  “第十一条 考生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如实记入其考试诚信档案。下列行为在报名阶段发现的,取消报考资格;在入学前发现的,取消入学资格;入学后发现的,取消录取资格或者学籍;毕业后发现的,由教育行政部门宣布学历、学位证书无效,责令收回或者予以没收;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机关处理。

  (一)提供虚假姓名、年龄、民族、户籍等个人信息,伪造、非法获得证件、成绩证明、荣誉证书等,骗取报名资格、享受优惠政策的;

  (二)在综合素质评价、相关申请材料中提供虚假材料、影响录取结果的;

  (三)冒名顶替入学,由他人替考入学或者取得优惠资格的;

  (四)其他严重违反高校招生规定的弄虚作假行为。”

  (2)对考生身体健康要求,根据教育部等部门印发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及有关补充规定执行。

  (3)男女比例不限。

  (4)英语专业高考考试语种需为英语,其他专业外语语种不限。

  第八章 学费标准及资助政策

  第二十二条

  学校全日制本科生实施学分制人才培养模式。学费标准按照山东省物价局批准的最新标准执行。退费规定按照《山东省高等学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有关规定执行。

  第二十三条

  根据国家、省出台的学生资助相关政策精神,凡遵纪守法、勤奋学习且家庭经济困难的普通全日制在校生,可通过奖、贷、助、补、减等资助措施保障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

  第九章 附则

  第二十四条

  新生录取结果将通过山东师范大学本科招生网公布。

  本科招生网址:www.zsb.sdnu.edu.cn

  咨询电话:0531-86182201、86182202、86182203

  第二十五条

  学校不委托任何机构和个人办理招生相关事宜。对以山东师范大学名义进行非法招生宣传等活动的机构或个人,学校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第二十六条

  本章程自公布之日起实行,由学校招生就业处负责解释,本章程如果与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相抵触,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上级有关政策为准。未尽事宜,按上级有关规定执行。

  山东师范大学招生就业处

  2019年5月15日

中职学校招生网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中职学校招生网:www.82h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270人”相关推荐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13 17:37:18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汇集海内外优秀人才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汇集海内外优秀人才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28 21:06:06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关注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关注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13 13:48:23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喜报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喜报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13 15:20:34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高考季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高考季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20 10:42:48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筑梦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筑梦未来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16 13:45:36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大家”云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大家”云集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23 01:34:54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收获满满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收获满满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23 18:03: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