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中职学校 > 正文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2023-03-16 03:16:43 | 中职学校招生网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此套教材也成为我国第一套进入国民教育体系的传统文化教材。

  如今,半年多过去了,课程实施情况如何?作为固本工程、铸魂工程、打底色工程,“山东样本”带来哪些思考和启示?让我们一起关注。

  消除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迄今,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仍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然而,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新一代孩子们心中,并不简单。

  中小学生对传统文化教育感受怎样?有47.77%认为“对传统文化教育的规律性认识不足”,42.01%认为“教学途径和教学方法单一枯燥”,24.91%认为“学生没有兴趣,缺乏热情”,16.36%认为“家长怕影响课业不支持”……2016年,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曾对1.3万所中小学传统文化教育情况“摸底”,调查结果并不乐观。

  尽管不少地方和学校也有开展诵读经典、校本课程、非遗文化展等,但散乱化、碎片化、知识化问题仍然凸显。“我校实施传统文化教育就有不少困惑,如内容重点是什么、科学性如何把握、师资如何配置与培训,还有课程定位、课程性质、学习形式等。”山东枣庄十五中校长邓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

  散乱化就是传统文化教育不系统、无组织,学校往往各自为政,热情有余而成效不足;碎片化就是教学时间不确定、教学内容随意化,呈现“散点碎片”形态;知识化就是把浸润教育变成了知识灌输,知识量有余而入脑入心不足。

  “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核心,而山东正是儒家文化的发祥地,还有管子、墨子、荀子、孟子等文化巨子留下的文化遗产。山东理应在传统文化教育方面走在前列。”山东省教育厅巡视员张志勇说。

  而要走在前列,亟待突破发展瓶颈。“文化教育需要真正的以人为本,寻求更适宜的途径,让孩子心灵里蓄积文化的情感和情怀。只有通过生命感悟的东西,才会成为精神的种子,在一个个体的生命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山东省教科院传统文化教育中心主任耿成义指出。

  2016年,山东省教科院发出《关于推荐首批“山东省传统文化体验教育实验学校”的通知》,确定了88所实验学校。数字国学体验馆、中华诗书画融合教育、校园文化与传统文化情境互动……一系列探索为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先行先试。

  生欢喜心,增加亲近感

  翻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初中二年级)》第一课,是“大道至崇”。首先是“熟读精思”:“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摘自《论语·里仁》)”“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所保。(摘自《老子》第六十二章)”“从道不从君,从义不从父,人之大行也。(摘自《荀子·子道》)”每一段文言文之后,都有释义。

  最后是“切己体察”,古人所说的“道”,体现在生活各个方面。要求学生结合具体事例谈谈自己的信仰和人生理想。

  “关于学派选择,我们以儒家为主,兼采百家。”张志勇表示,课程内容坚持以原典为主,如儒家文化即以四书五经为主。“我们的课程教材不要离开原典的‘二手内容’,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弟子规等都不会作为主要内容出现。”

  初衷十分美好,但有人也提出了疑问:经典相对晦涩,让小学一年级学生就开始研读,会不会难度太大,甚至造成厌学?一些课程会不会与现有语文、历史等内容重叠,造成重复教学?

  针对难度问题,课程教材以“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知行合一”来化解,每个学段的教学目标均不一样。在小学,重在培养学生“生欢喜心,增亲近感”,熏染培养传统礼仪规范;在初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感性认识和理解能力,从而形成一定的价值认同和道德实践能力;在高中,重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典的理性认识,进而形成坚定的文化信仰和文化自觉。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的教学重心不在于知识传授,而在于人格培养和道德教化。”张志勇强调,因此不存在“替代”其他学科内容问题,“其他学科该怎么教就怎么教,传统文化课程旨在端正孩子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培养他们的民族情怀和国际视野。”

  按照课时安排,义务教育学校每年级一册,每学期16课时;高中学校一二年级各一册,每学期18课时,共计4学分。“这都在国家规定的中小学总课时中进行安排,不会给学生造成额外的负担。”张志勇说。

  教材和课程只是一个引子

  有底气开创“全国第一”,山东已经做了10年的准备。早在2008年,山东就制定下发了《关于印发山东省义务教育地方课程安全教育、环境教育、传统文化和人生规划课程实施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在全国率先将“传统文化”作为义务教育地方必修课程之一纳入中小学课程体系。

  2009年起,山东又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开发了以弘扬优秀文化、塑造学生品质为主要内容的传统文化课程,统一了课时开设要求,纳入地方必修课程管理。“全省各地结合实际情况审定通过了60余类地方选修课程,其中传统文化领域的课程占比逾六成。”山东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介绍。

  近些年来,山东教育主管部门还联合其他有关部门组织开展了全省中小学生传统文化经典诵读活动、少年儿童书信文化系列活动、中华传统美德进校园、艺术家进校园、传统节日主题教育等活动,这些活动多数都以传统文化为背景。

  “山东过去10年来的探索,为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进一步开展提供了宝贵经验。”张志勇介绍,为了储备师资,两年来,山东省教育厅支持山东省海峡两岸传统文化教育研究院加大传统文化教育教师培训力度,已培训教师3万人次。

  4月的一天,下课铃响,山东枣庄十五中七年级学生陈晓雅意犹未尽地说:“我喜欢情景再现式的学习方法,我和同学效仿并感受古人,太有趣了!”“我学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既滋养了性情,又培养了品德。我认为,死记硬背学不好传统文化,关键要理解,还要与自己的生活相结合,做到知行合一。”学生黄家和补充道。

  据悉,为了做好传统文化教育,枣庄十五中专门配置了3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专职教师,并配备5名兼职教师和活动辅导员,成立了传统文化教研室。“学校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课程开设纳入教师工作考评机制,从制度上保证了其实施。”邓淇介绍。

  “国民教育体系是传统文化教育最根本的阵地,尤其是中小学阶段,孩子对经典的领悟和感受可以受用终身。”在张志勇看来,教材和课程只是个“引子”,学校和家庭更应注重传统文化教育日常化,如晨诵、暮读等,使优秀传统文化学习成为学生的习惯。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涵式发展道路是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由之路”。当前,我省高等教育还存在优质资源短缺、结构不优、特色不鲜明等问题,不能很好地满足新形势的要求。为此,刘家义书记要求尽快制定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意见,全面提升发展水平,龚正省长对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也提出了明确要求和建设路径。中职学校招生网

  去年5月,省教育厅成立专门工作组,启动了《意见》起草工作。起草过程中,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九大报告、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家和我省有关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方面的文件,积极借鉴兄弟省市的成功经验,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实地调研,书面征求了省直有关部门、相关市政府和全省高校的意见建议,先后召开了10余次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对《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去年12月,送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编办、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外办等部门会签,达成一致意见,并按程序送省司法厅合法性审查。今年3月1日、3月18日,《意见》分别经省政府常务会议和省委常委会会议审议通过。根据省委常委会会议要求,我厅对《意见》作了进一步修改完善,形成了印发稿。

  二、《意见》的主要内容

  《意见》共分八大部分、20条。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立足支撑和引领现代化强省建设,明确了推进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总体思路和主要目标。

  (二)着力推进一流建设。《意见》提出了“五个一流”的建设目标,一是支持驻鲁部属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推动省属高校争创国内一流大学;二是深化实施一流学科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学科;三是深入实施高水平应用型专业建设计划等项目,建立专业认证奖励制度,建设一批一流专业;四是启动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成一批一流课程资源;五是全面落实国家、省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打造高校人才聚集高地,引进和培养一批一流人才。

  (三)着力调整优化结构。加强高等教育宏观统筹,从两个层面调整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一是调整教育类型结构,做大做强研究生教育,稳步发展本科教育,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二是优化高校和学科专业布局,逐步建立与城市总体规划、产业结构布局相呼应的高等教育空间布局和学科专业体系。

  (四)着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抓好人才培养的三个关键点。一是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着力构建“三全育人”大格局;二是深化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政企研协同育人,培养大批卓越人才;三是严格学习过程管理,深化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业指导,强化学风建设,严把毕业出口关。

  (五)推进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建设。提出了两个方面的建设举措,一是建设一批高水平国家级、省级科技创新平台,二是设立一批竞争性重大基础研究和重点技术研发项目,支持高校开展大科学计划和大科学工程研究。

  (六)着力提升教师素质。对标“四有”好老师标准,从三个方面着力打造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一是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教师素质评价的第一标准;二是实施教学名师和团队“双千”计划,强化名师引领作用;三是改革教师评价体系,大力破除“五唯”,强化教育教学业绩考核,引导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七)着力推进改革开放。一是扩大开放办学,坚持“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支持高校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强国际与国内交流与合作,丰富优质教育资源;二是改善内部治理,推进高校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增强发展活力。

  (八)强化领导和保障。一是加强党对高等教育的全面领导,确保正确办学方向;二是加大竞争性项目财政经费投入力度,拓展学校办学经费来源,开展收费改革试点,完善高质量发展经费保障;三是建立高校分类管理与分类评价体系,引导高校科学定位,在不同领域、不同类型加快发展、特色发展、高质量发展。

  三、《意见》的创新点

  (一)在“双一流”建设方面提出了新目标、新举措。一是加大对驻鲁部属高校的支持力度,创建2—3所世界一流大学,服务山东发展。二是实施“双十”重点建设工程,重点建设10所左右省属本科高校和10所左右高职,冲击国内一流。三是启动学科“筑峰计划”,强化建设一批基础好、特色鲜明的学科,冲击国家一流学科或全国A类学科。

  (二)在构建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方面作出系统设计。一是实施思政教育提升工程,将思政教育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二是优化学科专业布局,构建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才培养需求的学科专业体系。三是实施优质课程和规划教材建设计划,建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需求的课程和教材体系。四是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2.0,建立校政企研协同育人体系。五是深入实施学分制改革,加强学习过程管理,完善教学管理体系。

  (三)在研究生教育方面提出了“补短”举措。一是加强学位授权单位建设,支持有条件的高校申报获得博士、硕士学位授予单位。二是支持省属高校与国内外知名高校联合为我省培养更多专业学位研究生。三是积极引进“双一流”高校和国家级大院大所与省属高校联合设立研究生院。

  (四)在高等教育管理方面提出了创新举措。一是建立高校分类管理分类评价体系,定期进行绩效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财政预算管理和实施奖惩的重要依据。二是实施本科专业导向性评价,评价结果作为专业分类拨款的依据。

  (五)在深化大学内部治理改革方面作出了新部署。一是逐步在全省高校取消二级学院院长、副院长行政级别,由学校自主面向校内外公开选聘二级学院院长。二是推进高校实施职员制改革试点,探索建立有利于职业发展的职级晋升、交流任职、薪酬分配等制度体系。三是建立省属高校管理人员赴部属高水平大学挂职锻炼制度。

  四、《意见》的主要特点

  《意见》既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的改革要求,又吸收和借鉴了兄弟省份改革的成功经验,同时结合我省实际,着力体现山东特色。

  (一)坚持系统设计,整体推进。《意见》对我省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作了整体谋划和顶层设计,注重改革的连贯性和衔接性。系统梳理了近年来教育部印发的关于提升高等教育质量方面的意见,主动衔接我省高等教育综合改革意见、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意见和新旧动能转换综合试验区建设总体方案等文件,树立系统性、整体性思想,确保改革环环相扣。

  (二)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把脉。围绕找准制约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问题,先后深入40余所高校实地调研,先后召开了10余次各种类型的专题座谈会,对《意见》进行广泛论证,对收集到的200余条意见和建议最大程度地吸收借鉴。

  (三)坚持改革创新,狠抓落实。改革过程中不固守既有政策,不拘泥现状形式,在法律法规框架内大胆探索,坚持用改革的办法、创新的思维破解遇到的难题,推进政策、体制、模式等方面创新。根据《意见》的任务分工,同步列出了任务分解表,明确了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加强对改革任务落实情况的督导调度,确保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内容来自山东省教育厅)

更多相关文章关注中职学校招生网:www.82hao.com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删除。
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相关推荐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汇集海内外优秀人才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汇集海内外优秀人才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

2023-03-29 09:51:07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

2023-03-12 22:50:35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高考季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高考季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20 10:42:48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13 17:37:18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山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 “士有百行,以德为首”“满招损,谦受益”“为人子,止于孝;为人父,止于慈”……翻开山东省义务教育必修地方课程教科书(试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一条条中华传统美德警句名言映入眼帘,一句话便为一课。 这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的“山东样本”。2017年9月,山东成为全国首个在小学、初中和普通高中3个学段全面开设传统文化课程的省份,课程纳入地方必修课管理

2023-03-17 15:46:04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定了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定了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

2023-03-16 22:09:48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喜报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喜报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

2023-03-15 04:28:05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关注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 关注

“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20条出台确定一流建设目标 4月19日,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推进新时代山东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鲁政办字〔2019〕76号,以下称《意见》),这是今后一个时期我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的指导性和纲领性文件。 一、《意见》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走内

2023-03-19 05:37:20